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5452284-00000-2025-00004 | 发布日期 | 2025-05-28 | 有效性 | |
主题分类 | 行政处罚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10423MA46D70L1U
地址: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南区(光明路与富强路交叉口50米)
法定代表人:姜留伟
我局于2025年3月4日对你单位进行了调查,发现你单位实施了以下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2025年3月3日,我局执法人员到你单位进行现场检查,通过调取平台数据,发现你单位检测线2024年5月9日车牌为:豫D87698、豫DVL898;2024年5月10日检测的车牌为:豫DQ5559;2024年12月06日车牌为豫DD899Z,上述4辆车在使用双怠速方法检测时,高怠速检测期间全程怠速检测通过,并出具了合格检验报告,不符合《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18285-2018 3.16和 A.3.3规定中的要求,“高怠速检测“过程曲线,在”高怠速准备“期,只要出现怠速状态,描述:在高怠速准备,实测转速值出现怠速,不符合国标规定的检测流程转速值。 高怠速检测”过程曲线,若出现低于2500±200或1800±200状态,则需要通过查看过程数据来确定,若在高怠速检测工况期间,没有连续30秒转速值在2500±200或1800±200范围内。描述:在高怠速检测过程,实测发动机转速未达到国标规定的转速值”,上述行为涉嫌降低标准检测出具虚假报告。
以上事实,有以下主要证据证明:
现场勘查笔录及照片、调查询问笔录、“河南省机动车环保监测监控平台”检测过程数据截图、在用车尾气排放检验(测)报告、车辆缴费证明等证据,可以证实你公司存在未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违法事实。具体如下:
1.鲁山县仁捷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检验检测机营业执照一份(共 1 页)、构资质认定证书一份(共 1 页)证明你公司的名称、地址、经营范围和检验资质情况。
2.鲁山县仁捷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授权委托书 1 份(共1 页)、授权人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各 1 份(共 1 页),证明 2025 年 3 月 3 日,你公司法定代表人姜留伟委托袁圣喜全权代表你公司配合我局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3.《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现场勘察笔录》1 份(共 3 页)、《现场勘察示意图》1 份(共 1 页)、《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调查询问笔录》1 份(共 5 页)、《在用车数据尾气排放检验(测)报告》和《注册登记尾气排放检验(测)报告》四份(共 4 页),证明你公司于2024 年 5 月 9 日至 12 月 6 日期间,涉嫌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事实。
4.鲁山县仁捷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2024 年 10 月至 12月份员工考勤表复印件三份(共 3 页)、问题车辆缴费证明 4 份(共 4 页),证明你公司属小型企业,违法所得共计 520 元。
5.“信用中国”网站上你公司未受到过行政处罚。
你单位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实现检验数据实时共享。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的规定。
2025 年 5 月 15 日,我局向你单位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听证)告知书》(豫 0423 环罚告字〔2025〕2号),告知拟对你单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内容以及你单位依法享有的申请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你单位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听证)告知书》后,于 2025 年 5 月 20 日向我局申请陈述申辩,请求免予处罚,主要理由是:首次违法并及时改正。经研究,我局对你单位提出的陈述申辩予以采纳。
经我局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你单位属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参照《 河南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可以不于处罚事项清单》内容第十五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规定。经我局集体研究,决定对你单位不予行政处罚,进行批评教育。你单位如不服本处罚决定,可在收到本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六个月内向舞钢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你单位进行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守法意识强化:应严格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环境管理技术规范》(HJ 1238-2021)的规定,切实履行环境保护法律义务和管理责任,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2.设备与人员管理: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检
测设备,定期维护校准。检测人员需持证上岗,熟悉环保法规和操作规范